初涉佛法 — 金刚经

关于宗教,我一直都未有涉猎,但我一直对哲学,中医和玄学都有些兴趣。不过,如果不是今年突如其来的黑天鹅,我可能不会感受到那么急切的变化,那么深切的无能为力,也不会那么渴望地寻找出口。最近看了南怀瑾老先生的《金刚经说什么》,是我看的第一本讲佛法的书,这本书让我对佛学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。以下提到的佛法是狭义佛法,说的是我从这本书上理解的佛法。

佛法是一种世界观,或者是一种描述和解释世界的方法。它强调宇宙和人性的本质,但这却常常被社会和个人经历所左右。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人找到这一部分的人性,找到心中的定,那个恒定的不变的东西。这个定是什么呢?我所理解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,所有物体都以能量的方式存在其中,所有能量都在不断地交流,不断地流动,生生不息。佛法强调的众生平等,所有的能量都是一样的,而我们所体会到的能量强弱只是叠加的结果,或者是能量本身的属性,所以强弱是常态。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无常,易经里说的易,都在说:宇宙是没有常态的,所有物体都是在不停地改变和重组。之前我困惑的是:我的生活一下子被疫情重置了,各方面生出了很多变数,这些变化来来去去,有没有什么不变的东西?现在我明白了,生命中的恒定就是变化本身。

那我们能做什么呢?我们人类一直都在强调我们自身的强大和无可比拟,但是很少意识到我们是和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在共享一个空间。我们马不停蹄改变自然的同时,也在挑战宇宙的平衡,我们不知道除我们之外的能量有多么强大。佛法里说,要行善事修善果。这句话放在社会大环境里,含义是要给自然和人类社会一些好的积极的能量;放在个人生活里,就是说要不断做善事,给生活给身边的人多一些积极的影响。佛法是讲因果报应的,这一点应该无论哪个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有深刻体会。它的世界观里,无论对他人或对自己的好的影响,即使它很微不足道,都能对外传播积极的观念,聚沙成塔,一点一滴把好的能量传播开来。同样,不好的念头,即使很小,也会得到相应的报应。

佛法也是在教育一个积极的人生观。佛法的含义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佛系,因为佛系带着那么一点消极的人生态度:算了吧,让它过去吧。佛法里说要无所住,就是说要接受变化的常态,不要为此纠结,而佛系更偏向于放弃。佛法里说没有佛这个人,不必去求,人人皆佛。我的理解是在说其实人人的心都是很朴实真诚的,我们只是被一些东西蒙蔽了看清我们自己内心的能力。如何见到那个真我呢?需要的是善护念,心无所住,明心静性不断修行。真正做到后才能见到实相般若,也就是真正的本质。有句话说“道理都懂,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”,我也有同样感觉,佛法里说的太朴实了,甚至我从小到大看过听过无数次类似道理,但真正理解并贯彻它是需要时间和人生经验的,或者像佛法里说的需要慧根。

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:我是谁。要是放在以前,我会说我就是XXX,或者用我的身体,思想和成就来代表我。但佛法里说这些东西都是代号,因为都会演变,都会过去。我也是对外自我称谓的一个代号。我对此的理解是,我是宇宙中的一个生命,平平无奇,而所有生命终在某个时候会进行交换,互相影响。所以我其实是所有人/所有生命,所有人/所有生命都是我。这个思路和格局,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。然后,心里那个固执的自我开始化解了。因为别人好,对我也有好的影响,能量不是此消彼长的,而是互相促进的。这还因为历史长河中的能量流转,我和别人归根结底是同一个人,我们都是宇宙里的生命,是一体的,而接受和传播积极的思维这是在增加宇宙/我的积极熵。说狭隘一点,个人成长中,思维才是决定人生的关键。

入门佛学,学识粗浅,但感觉人生更开阔了一点。

【转载请注明出处,阿弥陀佛】

2 Replies to “初涉佛法 — 金刚经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